滑閥真空泵簡稱滑閥泵全稱滑閥式真空泵,是一種油封旋轉式變容機械真空泵
以下以本公司(DVE三門拓展真空設備有限公司)產品敘述。
區分方法主要以結構區分
單級滑閥真空此類型號以“H”開頭其結構內部為雙缸.
雙級滑閥真空此類型號以“2H”開頭其結構內部為三缸.
備注:早期的有單缸的,此類型以淘汰故購滑閥真空泵應注意此項,單缸在平衡性、使用壽命等方面不足
1、振動?。簡渭壓碗p級都采用多缸結構都經平衡處理,因此振動小
2、功耗低:以本公司生產的H150為例,老的H150泵需配15千瓦電機,本公司的H150DV配11千瓦電機即可,在極限真空工況下運行,功耗低于5千瓦,運行成本相對較底.
3、操做簡單:加油方便、皮帶松緊調整簡單、更換更省力
4、維護方便:只要拆下油箱蓋板,即可清洗油池、更換排氣閥片,而不必拆排氣管及油箱,一個人就可輕松完成.
5、運行安全:采用全封閉的金屬玻帶罩,安全性能較高。在不使用時可以將水套內的積水完全排掉,當泵不使用時可以減少水對泵的侵蝕、避免在嚴寒的地帶停泵后,水套內的水結凍凍裂泵體.
6、工作可靠,耐用:泵腔內各摩擦副均有良好的潤滑,軸承與泵腔隔開,泵軸在軸封處裝有軸套,因此主軸不會磨損,軸套磨損后可以調頭繼續使用。采用立式結構,皮帶張力與泵皮帶輪重力相抵消,軸承負荷較小,壽命較長。各主要件設計合理,大油箱結構,利于油氣分離與冷卻,并具儲油量多,對油內所含的雜物有較好的自分離較果,根據工況,還可以配置帶濾網堵塞旁路自動接通過濾器,以及油路油流通顯示裝置,因此泵可長時間的工作使用壽命較長,能在較惡劣的工況下工作.
7、體積小,重量輕:設計轉速適中,結構緊湊合理,泵腔內外部的利用率達最高,外形簡潔體積小
滑閥真空泵可廣泛地應用于單晶爐、鑄錠爐的配套上,以及鍍膜、電工、冶煉、化工、陶瓷、航空、實驗室等多種場合的真空鍍膜、真空干燥、真空脫氣、真空浸漬、真空釬焊、真空熱處理、真空濃縮、真空反應、高空模擬試驗等真空作業上?;y真空泵可單獨使用。也可作羅茨真空泵、油擴散泵等其它高真空泵的前級泵使用,當抽除含氧氣過高的、有爆炸性的、對黑色金屬有腐蝕性的、對真空泵油起化學反映的、含較多水蒸汽或塵埃的等氣體的,請加附加裝置。
單級雙缸滑閥真空泵的工作原理示意圖
單級雙缸滑閥真空泵為雙缸并聯結構,泵體中間由大缸隔板與小缸隔板交泵腔分成長短兩缸,在長短兩缸中分別裝有長 滑閥、長偏心輪、長導軌與短滑閥、短偏心輪、短導軌,泵軸將長偏心輪、短偏心輪及泵皮帶輪串在一起,軸由 兩泵蓋內的軸承支承,泵體兩端由泵泵蓋密封,軸伸出泵腔端由油封密封。電機通過皮帶傳動,帶動軸與長、短偏 心輪旋轉,套在長、短偏心輪外的長、短滑閥分別隨著長、短偏心輪的旋轉,外圓貼著泵內壁作滾動,滑閥桿沿 著導軌作滑動一擺動,滑閥將泵缸分成進氣腔與排氣腔,滑閥的運動產生了進、排氣腔的容積變化,氣體不斷由 進汽口吸入,通過滑閥桿中空進入進氣腔,隨著滑閥的運動,進氣腔轉換成排氣腔,排氣腔容積不斷縮小,壓力 升高,直至頂開排氣閥,氣體經油氣分離器、排氣口被排到泵外。
氣路:進氣口>滑閥桿中空 >進氣腔 >排氣腔> 排氣閥 >油氣分離器 >排氣
油路: 油池> 過濾器 >進油管 (進油閥)> 泵腔 >排氣閥 >沒氣分離 >油池
?
?
雙級三缸滑閥真空泵工作原理、結構主要零部件名稱位置及外形圖
雙級三缸滑閥真空泵為三缸結構,泵缸由二個大缸隔板將泵腔分成一長缸兩短缸,在長缸中裝有長滑閥、 長偏心輪、長導軌,兩短缸中裝各裝有一套短滑閥、短偏心輪、短導軌,泵軸將一長偏心輪、二短偏心輪及 泵皮帶輪串在一起,軸由兩泵蓋內的軸承支承,泵體兩端由泵泵蓋密封,軸伸出泵腔端由油封密封。電機通 過皮帶傳動,帶動泵軸與一長、一短偏心輪旋轉,套在長、短偏心輪外的一長滑閥、一短滑閥分別隨 著長、短偏心輪的旋轉,外圓貼著泵內壁作滾動,滑閥桿沿著導軌作滑動與此同擺動,滑閥將泵缸分成進氣腔 與排氣腔,滑閥的運動產生了進、排氣腔的容積變化,氣體不斷由進汽口吸入,分別通過長滑閥桿中空與短 滑閥桿真空進入進氣腔,隨著滑閥的運動,進氣腔轉換成排氣腔,排氣腔容積不斷縮小,壓力不斷升高, 將氣體排至真空油池后進入別一短缸進氣口,氣體通過短滑閥桿中空進入矩缸進氣腔,隨著滑閥的運動, 進氣腔轉換成排氣腔,排氣腔容積不斷縮小,壓力升高,直至頂開排氣閥,氣體經油氣分離器、排氣口被排到泵外。
氣路:進氣口>高真空長短缸進氣腔、排氣腔 >真空油池> 低真空短缸進氣腔、排氣腔 >排氣閥 >油氣分離器 >排氣口
油路:
1、低真空油路:大氣油池 >油過濾器> 進油閥 >先向下流,再向泵缸流至大缸隔板中心 >短偏心輪 >低真空短缸泵腔 >排氣閥 >油氣分離器 >大氣油池
2、 高真空油路:真空油池 >向下流,再向二大缸隔板中心流至高真空腔的長、短偏心輪中間> 高真空長短缸泵腔 >真空油池
3、級間油路:大氣油池來的油,經過濾器、進油閥分流至級間進油閥,當真空油池油量不足時,級間進沒閥自動打開,油流入真空油池
舉例:H-150DV
H:單級滑閥真空泵
150:抽氣速率150升/秒
DV:英文“DEVELOPMENT VACUUM”縮寫
1、對于第一次使用的泵或長期不用的泵,應先檢查皮帶松緊程度,皮帶過緊時,功耗增大,電機與泵的軸承易損壞,皮帶過松時,皮帶打滑,不能正常傳動,皮帶也易損壞。
2、檢查泵各部件有無松動現象。
3、檢查油位,油面應在油境一半位置。
5、接通冷卻水。
6、環境溫度過低,泵起動困難時,可將泵先加溫
1、泵提氣口要暢通
2、泵轉向要正確
3、油量符合要求
4、無零件松動
1、接通電源,起動滑閥真空泵。
2、打開進油閥(配油路電磁閥的泵,電磁閥會自動打開)。
3、檢查冷卻水、潤滑油是否正常,泵聲音是否正常,運轉是否平穩,各處泵溫度如何,真空度能否達到規定的要求,如有異常,停泵檢查。
4、緩慢打開與系統聯接的進氣閥,對系統進行抽氣。
1、環境溫度過低,泵起動困難請打開充氣閥起動?;蛳扔脽崴ㄈ氡玫睦鋮s水管加熱泵體。
2、配手動進油閥的泵,泵起動時一定要打開進油閥??赏ㄟ^檢查油鏡中油管有無油噴出來確定油路是否暢通。
1、先關閉與系統聯接的進氣閥,對泵進行充氣。(配有電磁壓差帶放氣閥的會自動充氣)
2、再關閉進油閥(配油路電磁閥的泵,電磁閥會自動關閉)。
3、開充氣閥。
4、斷電。
5、斷水。
6、關充氣閥。
1、應經常注意泵油量及油質,保證適中的油量,良好的油質。油量不足應及時加油,油質變壞,應及時換油。根據工況定期換油,打開油箱清洗油池及油過過濾器。
2、對于配電磁進油泵的前泵,定期清洗電磁閥閥芯,經常 檢查電磁閥是否正常工作。
3、經常注意泵溫及冷卻水和油的溫度。
4、保持泵及泵房的清潔與干燥。
5、經常檢查皮帶的松緊程度,長時間運轉后皮帶會有松馳,請及時調 緊,避免皮帶打滑磨斷。
6、在寒冷地區,環境溫度底于零度時,停泵后須將冷卻水套內的水全部排凈,避免水套內的水凍結時破壞泵體。泵如長期不用,最好也將水套內的水放干,減少水對泵殼的銹蝕。
7、使用品質優良的機械真空泵油,否則泵的性能有可能達不到規定的要求,并根據環境溫度選擇合適的牌號。
8、泵如長期不用,則須放掉臟油,換上新油,運轉十分鐘,避免臟油對泵產銹蝕,停泵后避免濕汽進入泵腔。并最好是每隔半月開泵一次,每次運行約半小時。
9、要據工況,定期檢查泵的性能,及時更換老化的橡膠密封件和磨損的零件
1)擰開加油塞,打開大氣油池放油閥與真空油池放油閥,油放凈后將放油閥關好。
2)從加油口加入充分、適量、潔凈的油,油位至油鏡中間偏上位置,擰好加油塞(最好使用過濾漏斗,防止臟物進入油池內)。
1)放凈大氣油池內的臟油。
2)卸下沒箱蓋板
3)清理大氣油池內的臟物,注意過濾器芯清理必須徹底,并注意不允許有清洗液殘留在油池內的各零件表面。
4)關上放油閥,蓋上油箱蓋板。
5)加入潔凈的、足量的真空泵油。
1)放凈真空油池內的臟油。
2)打開真空油池方形蓋板進行清洗,并注意不允許有清洗液殘留在油池內的各零件表面。
3)關上放油閥,蓋上真空油池蓋板(此處需真空密封),真空油池內的油會在開機后自動加入。
1)拆下防護罩殼
2)松掉電機座調節螺桿上的螺母。
3)卸下舊玻帶,換上新皮帶
4)調整電機座調節螺桿上的螺母至皮帶松緊適中。
5)重新罩上防護罩殼,擰緊螺栓。
1、不允許在無皮帶罩情況下運行滑閥真空泵
2、泵運行時發現皮帶偏松了,這時可以不停泵,直接調整皮帶的松緊。
故障排除原則:先簡后繁,先外后內,先看后拆,具體問題,具體分析
以下是各種故障產生原因及采取的相應措施
故障現象 | 產生原因 | 排除方法 | |||
真空度不高 | 測量不準 | 校正測量系統 | |||
漏氣 | 外漏 | 真管路漏氣 | 壓氣檢漏或拆卸檢查,修補漏縫,更換損壞或老化的密封圈與墊片,緊固松動的螺栓 | ||
泵本身漏氣 | 進油管漏氣 | 擰緊接頭或更換損壞的零件,重新用密封膠密封接頭 | |||
橡膠油封或軸套磨損漏氣 | 更換油封與軸套 | ||||
泵蓋或進氣口等真空密封面漏氣 | 拆下零件,重新密封平面 | ||||
內漏 | 進油量不足,導致泵內油膜密封不正常 | 油路堵塞 | 拆下油管清洗 | ||
進油閥不通 | 檢查進油閥是否打開 | ||||
泵溫度過高,導致泵內油膜密封不正常 | 冷卻水量不足或進水溫度過高 | 加在水量或降低冷卻水的溫度 | |||
進氣溫度過高 | 進氣口加冷凝器 | ||||
環境溫度過高 | 提高冷卻水效果或降低環境i溫度 | ||||
油質不好,油粘度不夠,導致泵內油膜密封不正常 | 換油 | ||||
零件磨損 | 排氣閥損壞 | 打開油箱蓋板,修理排氣閥 | |||
滑閥、導軌、偏心輪、泵體、隔板、泵蓋等零件磨損,泵內零件間隙增大 | 拆下泵蓋,檢查、修理、更換損壞的零件 | ||||
內部放氣 | 泵溫過高,導致油飽和蒸汽壓升高 | 增加冷卻水 | |||
油質不好,導致油飽和和蒸汽壓升高 | 換油 |
故障現象 | 產生原因 | 排除方法 | |
噪聲較響 | 排氣閥、排氣罩、皮帶罩等零件松動 | 緊固松動件 | |
滑閥、導軌、偏心輪、泵體磨損,軸承損壞 | 修復或更換零件 | ||
皮帶打滑 | 調整皮帶松緊或更換皮帶、清洗皮帶輪 | ||
異物進入泵腔 | 拆泵清理異物 | ||
泵過熱 | 冷卻水、環境、進氣溫度過高 | 加大冷卻效果 | |
泵長時間在高進氣壓力下運行 | 檢漏或控制補抽系統的放氣量 | ||
排氣閥卡死或磨損 | 修復或更換零件 | ||
油量不足,油路堵塞 | 清洗油路或加油 | ||
泵腔進入異物 | 拆泵清理異物 | ||
滑閥、導軌、偏心輪、泵體磨損,軸承損壞 | 修復或更換零件 | ||
油質不好 | 換油 | ||
皮帶過松或過緊 | 調整皮帶松緊 | ||
泵運轉減慢或卡死 | 皮帶過松或過緊 | 調整皮帶松緊或更換皮帶,清洗皮帶輪 | |
上次停泵時未按操作規程操作,進油閥未關好,大油量進入泵腔,致下次泵起動困難 | 按打操作規程操作,更換損壞的進油閥 | ||
泵溫度過高致泵咬死 | 拆泵修復,加大冷卻效果 | ||
油質不好致潤滑不好泵咬死 | 拆泵修復及換油 | ||
油質不好致油路堵塞,油量不足、潤滑不好泵咬死 | 拆泵修復、清洗油路及換油 | ||
異物進入泵腔 | 拆泵清理異物 | ||
電壓過低 | 電源線細 | 增粗電源線 | |
電源電壓過低 | 降低其它設備的用電或升壓處理 |